轉眼間,我的二寶貝甯甯也已經2個半月了,說快倒也很慢,我還在前三個月的地獄裡面....嗚嗚嗚
尤其她有腸絞痛,加上宏亮無比的哭聲,從月子中心回家以後每天都給我精神+體力折磨....
第一胎在新生兒階段因為有婆家幫忙照顧,還算是蠻有喘息空間的
第二胎呢,婆家幫忙照顧才一歲多的大寶已經很忙,再來甯甯的哭聲又爆炸大聲宏亮,
還有她似乎會認人,有時候竟然要我抱她安撫才ok@@
於是甯甯完全是我自己帶,我婆婆幫忙帶過夜幾次後實在太害怕了~
直接舉白旗投降說她無法幫忙....嗚嗚
==================================
今天先來記錄一下我第一次遇到的『脂漏性皮膚炎』
甯剛出生的時候皮膚就又白又漂亮,跟她的樂樂姊姊完全不一樣。
眼皮上有些毒性紅斑、鼻頭上輕微的粟粒疹,不過因為是第二胎了,所以見到這些就一點都不擔心。
到了月子中心以後,皮膚也是水噹噹,白白胖胖的很溝追(也很重很大隻)
臉頰也很光滑,眉毛上有輕微脫屑~但我真的一點也不擔心,正常的嘛~(攤手)
看看!這都是沒有美肌過的喔~在月子中心的時候皮膚可是美的不得了!
結果住了25天以後,回家....整個皮膚開始變化...
眉毛部位開始出現嚴重的脫屑+"黃色結痂",
兩邊臉頰出現一粒一粒的紅疹,摸起來粗粗的,
到這邊我都還不擔心,應該就是環境的灰塵啊~大人的衣服材質摩擦寶寶稚嫩的皮膚...之類的
滿月沒多久去醫院打一個月的疫苗,醫生說眉毛脫屑那是脂漏性皮膚炎,很常見~會自然好
有開藥膏給我們說擔心的話可以備用,一問得知是含很輕微的類固醇藥膏,我就壓根不想給她擦
臉頰那紅疹之前我也碰過~也不緊張
但是過沒幾天,她身上開始出現一種腥味,抱著她就能聞到,洗完澡沒多久就又出現,
本來我以為是因為她長比較大容易流汗的汗臭味,但後來發現是她的"耳朵部位"在散發臭味!
寶寶生病了,媽媽累慘了!整個開始神經兮兮的找病因。
================================================
第一天,我用棉花棒清理她的內外耳殼(醫師有交代不需要幫寶寶挖耳屎),
耳殼部位有清出一些像是"耳屎"的東西,耳朵後面縐摺處也有清出一些屑屑,
本來以為這樣應該ok了,想不到...
第二天,又還是臭臭的,而昨天已經清好的部位又出現"疑似耳屎"的屑屑,
我就真的覺得不對勁了~於是我就再趁她睡覺時用"凡士林"幫她再清一次,
媽媽的擔心再加一筆"會不會是洗澡時水跑進耳朵裡面?會不會是中耳炎?"
然後持續自責地懷疑是不是我幫她洗完澡沒有仔細擦乾皮膚皺摺處才會這樣?!
第三天,為什麼耳後的頭髮會黏在耳朵上呢?不知道是甚麼東西乾掉了卡在頭髮上,
我再檢查發現耳朵後面皺褶處皮膚紅紅的,持續自責是我洗澡沒擦乾導致她這樣發炎了...
那今天洗澡時擦乾應該就沒事了吧?!心裡覺得不對勁,應該不是單純的濕疹,於是不敢擦乳液(媽媽的直覺果然準!還好我沒擦)
第四天,耳朵後面的皺摺處依然紅紅的,而且不是因為我沒擦乾,竟然是紅紅的地方滲出組織液,
就是因為這裡滲出液體把頭髮黏住的,仔細一聞就是這在發臭!
第五天,左邊耳垂紅紅的,右邊耳垂部位不但紅而且滲出組織液,很臭!擦乾以後又再滲出!
第六天,真的非常不安,直覺這個情況不會自然好轉,於是我就不顧長輩安撫我就自己帶她去看醫生了
幸好有去看,醫師說是『脂漏性皮膚炎』,檢查了一下發現我們家甯甯的:
眉毛、耳朵(後面皺褶、耳垂、內耳殼脫屑處)都是,還有一個我沒發現的"頭皮",
滲出組織液的右耳垂是已經有傷口了,可能會痛,醫生開了兩種藥,
一種是治療傷口的藥膏,必須要一直擦到傷口復原以避免反覆細菌感染。
另一種則是含輕微類固醇的藥膏(藥師是說輕微到幾乎沒效的那種輕微=.=)這種則是擦耳朵其他有症狀的地方。
此外,醫生說她的頭皮狀況還好,還不用處理。但不可以去摳她頭皮上的黃色結痂,說摳會痛@@
可憐的孩子,之前搞不好是腸絞痛加上耳垂傷口老是被碰到在痛才會哭鬧,
新生兒就只能用哭來表達,我們只能一一排除她哭鬧的原因才能解決現況。
是餓了?尿布濕了?想睡了?如果吃飽睡飽也換好乾淨尿布了,
那就好找原因了!千萬不要跟新生兒動怒啊~認真你就輸了!
我們可是"成人",要冷靜地面對這些小傢伙啊~
藥膏擦一兩次以後,有傷口的耳垂恢復的很快,耳朵後面紅紅的皺褶也復原了,不會再滲出東西了,
脫屑的部位也好了,經過這次以後,我學到了..."除了要有謹慎用藥的態度以外,更重要的是遵守醫師囑咐",
當媽媽的要學會問問題,例如,用藥的頻率?次數?持續用藥的時間?恢復到甚麼程度可以停藥?藥物成分?副作用?居家護理上有甚麼需要注意?
另外,還有寶寶生病的原因。我的醫師是採信"內分泌說",我後來發現原來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有很多種,並不是我沒照顧好、不是母奶的問題、不是懷孕時的飲食所造成我就放心了~
=================================
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 <資料來源: http://www.mombaby.com.tw/article-3962-1.html#>
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類似,且兩者的典型好發部位及好發時期經常重疊,所以有些家長一看到寶寶的皮膚出現紅疹,立刻會誤以為寶寶罹患較常聽到的異位性皮膚炎,深怕往後孩子會與過敏兒畫上等號。不過,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脂漏性皮膚炎並不像異位性皮膚炎一般搔癢無比,若寶寶未因此感到不適且症狀輕微,通常6個月大之後會自行逐漸好轉。
案例分享:珮卿的寶寶剛滿2個月大,最近她發現寶寶的頭皮、脖子、腋下及股溝等部位,出現紅疹及脫屑情形,起初珮卿以為寶寶罹患了異位性皮膚炎,但寶寶似乎沒有因為患部特別搔癢而出現不適,求助皮膚科醫師之後,才確認寶寶罹患的是脂漏性皮膚炎。
Part1認識脂漏性皮膚炎
何謂脂漏性皮膚炎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歐佳嵐表示,脂漏性皮膚炎指的是皮膚油脂分泌較旺盛的部位出現的皮膚發炎,曾有文獻指出,3個月大的新生兒當中,大約有七成左右的寶寶會罹患脂漏性皮膚炎,雖然發生原因不是非常確切,但通常會推斷應與新生兒的皮脂腺分泌特別旺盛、母親荷爾蒙的影響、個人體質與免疫反應及皮屑芽孢菌交互作用有關;皮屑芽孢菌為皮膚上的一種正常黴菌菌落,但在某些狀控下可能會過度增生,進而形成皮膚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VS.異位性皮膚炎的差異
脂漏性皮膚炎經常發生在寶寶出生後數週至3個月大期間,異位性皮膚炎則容易出現在寶寶2至6個月大期間,雖然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有六成是在1歲以前發病,但還是有三成患者於2~5歲之間罹病,但從整體來看,異位性皮膚炎須等寶寶較大時才會發病,但仍有部分時間點與脂漏性皮膚炎重疊,加上患部類似,所以當寶寶月齡還小時,就連醫師有時都很難立刻分辨出究竟是何者所造成的症狀。歐佳嵐醫師指出:「若欲分辨脂漏性皮膚炎和異位性皮膚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寶寶是否因搔癢感而出現不適症狀,如果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除了紅疹表現之外,通常患部也會奇癢無比,但脂漏性皮膚炎卻不太會使患者感到搔癢,且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在6個月至1歲大之間,將可自行康復(少數人要等到2歲症狀才會好轉),反觀異位性皮膚炎,其症狀會維持數年,大約僅有四到六成患者能夠在5歲以前康復,其餘則須等到青春期來臨之前才會逐漸好轉,甚至症狀可能持續到成人期。」
Part2治療及照護
治療方式
如果寶寶的症狀輕微,其實可以不必用藥治療,歐佳嵐醫師建議,爸爸媽媽在為寶寶洗頭時,應選擇成分溫和的洗髮用品,若頭部已長出一層厚厚的痂皮,可拿紗布巾滴上橄欖油或麻油,敷在寶寶的頭皮,待半小時後用溫水輕輕沖洗,最後再以洗髮精洗去這些皮屑;至於其他的身體部位,只要在寶寶洗完澡後,塗抹一層薄薄的乳液保養即可。
如果紅疹面積分布較大,家長仍須請皮膚科醫師為寶寶開立處方,才可控制病情,醫師通常會給予外用的弱效類固醇藥膏,大概使用數天至一週不等,同時搭配抗黴菌洗髮精(一週洗兩次,約使用兩週),或使用抗黴菌藥膏,也可獲得不錯的效果;不過,很多爸爸媽媽一聽到類固醇藥膏,便會退避三舍,深怕孩子擦藥之後,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等後遺症,其實只要謹遵醫囑使用藥物,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發生,且症狀嚴重時若不依靠藥物適時緩解,寶寶反而容易因為不適而動手去抓患部,造成續發性細菌感染,或是續發黴菌感染,造成惡性循環,如此一來又須使用抗生素或抗黴菌藥膏來治療了。
日常保養
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
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會因為皮膚發炎、脫屑等因素,導致肌膚屏障功能較弱,而容易受到外來刺激影響。歐佳嵐醫師指出,對寶寶來說,最佳的洗澡溫度為攝氏36度至38度之間(夏天可控制在攝氏36度,冬天則為攝氏38度),切記不可過度清潔,以免為肌膚帶來更大負擔;洗澡後一定要幫寶寶擦乾身體,尤其是股溝及腋下等較為潮濕的部位,否則若在有傷口的狀況下,又未妥善保持乾燥,便容易造成續發性的細菌及黴菌感染,使病情更加惡化。
歐佳嵐醫師另補充說明:「雖然脂漏性皮膚炎的衛教知識通常不會特別提到衣物選擇,但建議家長可儘量讓寶寶穿著較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其他特殊材質的衣服摩擦到患部,為寶寶帶來更不舒服的感覺。治療的同時,一旦配合良好的日常保健,待寶寶6個月大之後,幾乎都能得到不錯的癒後效果。」
留言列表